建好“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幸福感-集团公司李梦雯
发布时间:2022-05-16 信息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稳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强调“把社区建设好,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目标实现好”,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服务圈,体现了人民最为迫切的生活需求。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水平不断突破新高,居民对养老、育幼、家政、就医等生活服务水平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础组织,与物业管理相互协调适应,共同承担起了关爱孤寡、卫生防疫、保护公共环境等社会职能,同时通过满足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生活需求,拉动消费、促进内需,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也为更多人提供了生活保障,促进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双赢”。
“最后一公里”服务圈,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工作作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需求始终是我们党努力工作的整体方向与重要内容。通过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切实感受群众的冷暖与疾苦,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痛处,同时派遣党员干部下沉到各街道社区中,成立党员先锋队,执行防疫、宣传、关爱孤寡等任务,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拉近了与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最后一公里”服务圈,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消除相对贫困的基本要求。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已基本消除,但相对贫困仍旧长期存在,其中相对贫困包括收入、生活状况、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多维度。而“最后一公里”生活服务圈建设,就是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做好最普惠、最基础的民生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为居民群众打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圈,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城市现代化建设,让高楼大厦取代了平房小院,让“互不相识”成为现在邻里相处最常见的模式。国家住建部已出台六条《完整社区建设指引》,在政府、居民、市政、社区服务机构、物业、社区志愿者、驻区单位等多方的协调配合下,共同形成建设和谐、文明生活圈最有效的合力,以实现社区治理效用最大化。虽然“最后一公里”建设缩小了居民的出行范围,却营造了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氛围,拉近了人民与党、社会企业、社区、志愿者的距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打下最坚实的基础,让人民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