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驻村工作队为乡村振兴“添柴加火”-坦达公司王永保

发布时间:2021-10-29   信息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各级驻村工作队接过了“三农”发展重心战略性转移的接力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驻村工作队是这项工作的推动者、实践者、参与者。履行好自身职责,必须沉得下、融得进,才能干得好。
       落实保障“沉得下”。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才能保证自己俯下身子、扎根一线。一是事业召唤。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伟大时代的一份子,要发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历史责任和“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积极投入到为国尽责、为民效力的伟大事业中,才不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才真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二是组织培养。驻村工作队员都是各单位党组织精心挑选的,承载组织的重托,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平台,它既可以丰富基层工作的经历,又可以实实在在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三是轻装上阵。驻村队员很多都是中年同志,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老的需要关怀,小的需要照顾,都有很多牵挂;所入住的村庄,各方面的条件与原来工作生活的环境有天壤之别;驻村工作远离单位,有的担心被边缘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既来之,则安之。四是心存敬畏。要强化教育在先、预防在先,严格落实“五天四夜”的工作时间,做到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严格落实考勤、学习、信息报送、会议、廉洁等纪律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规而行。
       围绕群众“融得进”。一是熟悉群众。要入乡问俗,了解风情。了解农村的治理体系,村两委会履职情况,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属、老教师、老劳模等作用发挥情况,有哪些特殊的风俗禁忌等。要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哪些户是脱贫户、监测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哪些是有在外读书经商办企业的户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其需求,研判动向,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要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村里的资源情况、投资情况、债权债务情况、劳动力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两委”班子分工等情况,都要熟悉掌握,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二是发动群众。要坚持群众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做到问计于民。按照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一般后个别的原则推动工作。做好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识别,对脱贫群众“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对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清理登记确权,加强衔接资金使用的监管。三是教育引导群众。既要相信群众,也要教育引导群众,不能做群众的尾巴。引导群众克服攀比心理,革除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陋习;引导群众克服躺平心理,让群众明白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引导群众克服仇富心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创造条件“干得好”。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但要变为现实,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各方援助。全视角寻求驻村工作突破创新。力争规定动作搞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要学习借鉴本地和外地的先进经验,创新自己的做法。比如三类对象的监测,可以尝试借鉴疫情防控的经验,建立多点触发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及时研判、及时分析、及时处置、及时标注。全方位提升驻村队员能力素质。一是政治能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在农村一线落地生根。二是学习能力。善于向基层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地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执行能力。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时限,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四是协调能力。善于借助上级力量、派驻单位力量、社会组织力量、市场主体力量,不断加强驻村工作力量。
上一个:我有一颗中国心-正阳公司王珺
下一个:党员“四颗心”,共守人民一颗心-正阳公司涂雨轩